惠东亓磷互联网商城有限公司

您好!歡迎訪問上海欽典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網站!
全國服務咨詢熱線:

15021622399

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文章 > 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更新時間:2011-12-16      點擊次數:6363
  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是為食品工業提供技術裝備的重要產業,對食品工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技術水平,是衡量食品工業技術裝備能力的重要標志。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和包裝機械,就沒有現代化的食品工業。未來5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時期,也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這個期間,食品和包裝機械肩負著推進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和食品工業產業升級的重要使命,其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但應該看到,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技術水平遠落后于世界發達,如果不能盡快做強做大,則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被邊際化或排斥的危險;如果不能盡快提升技術水平和檔次,則與發達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迫切要求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上檔次、上水平,提升市場競爭能力,適應市場競爭需要。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運籌帷幄,從戰略高度策劃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行業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1、國內外發展現狀
  
  1.1國外發展現狀
  
  進入21世紀,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競爭出現了新的重大變化。競爭利益的獲取方式,不再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產品品種、數量等物化的有形資本,取而代之的是、高新技術、技術標準、技術創新、衛生等無形資本的作用。這種作用,在食品和包裝機械技術競爭中越來越顯著。尤其在科技發展中,歐盟、、等發達的技術裝備水平居世界前列,創造了許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1.1.1打造企業和產品品牌
  
  歐美日等發達,能夠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打造了一批企業和產品品牌。他們的做法,優先對食品和包裝機械進行化生產,通過設計和創新注入別人難以模仿的技術含量,然后通過市場認可提升影響力,后形成企業和產品品牌,跨國界發展十分迅速。例如,FMC公司是世界著名的果蔬加工機械制造企業,其全果榨汁機在世界獨占魁首;瑞典利樂包裝有限公司(TetraPak),是世界牛奶、果汁、飲料和許多其他產品包裝系統著名的大型供貨商,其無菌包裝設備聞名。還有瑞士布勒公司的面粉加工機械、荷蘭斯托克公司的禽畜屠宰機械、荷蘭尼沃巴公司馬鈴薯加工機械、佐竹公司的稻米加工機械等,都是世界著名的企業和品牌產品。
  
  1.1.2高新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高新技術”是用以表達在經濟上能夠取得重大效益的實用技術,也是當代食品和包裝機械科技發展的競爭重點。綜觀世界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技術發展,其競爭的主要內容是產品技術含量的競爭。當前在食品和包裝機械中廣泛采用的高新技術,具有高智力、率、高競爭、益等基本特征。由于各種高新技術不斷應用,所以大大推進了各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產業的發展,由連續化生產代替了間歇式生產、由化生產代替了通用化生產、由大型化生產代替了中小型生產、由全程質量控制代替了終產品的質量控制等,實現了食品加工和包裝過程的連續化生產、化作業、自動化調節、全程化控制和產業化經營等。這些技術跨越,主要是高新技術在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作用效果越來越顯著。
  
  1.1.3技術標準成為技術壁壘的重要手段
  
  在發達,大都建立了以技術壁壘為特征的標準體系,其中和以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認證制度為主要內容,而歐盟則以歐盟指令、歐洲統一標準和歐盟“CE”標志等為主要內容。據有關資料顯示,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貿易壁壘,約80%以上來自于技術壁壘。技術壁壘以技術標準為支撐,通過技術標準提高進口門檻,從而達到保護本國利益的目的。當今世界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競爭的關鍵,主要取決于將產品技術轉化為標準及其技術法規,從而取得技術壁壘和經濟效益的能力。尤其在貿易中,關稅壁壘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限制,非關稅技術壁壘的作用不斷上升。近年來,美、日、歐等發達,以保障人類健康、、衛生等為由采取大量技術性措施,在制定技術標準等方面設置了大量的技術壁壘內容。這些技術壁壘內容,不僅成為各國搶占技術競爭制高點的有力手段,而且已發展成為技術競爭的主要形式。
  
  1.1.4技術創新在技術跨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經濟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國與國之間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技術競爭,實際上是技術創新能力在該領域的較量。當今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世界性提升技術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一個或一個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有多大的作為,就能夠在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多大的主動。通過技術創新,可由簡單技術向復雜技術轉變,由單項技術向集成技術轉變,由傳統技術向高新技術轉變,終以實現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技術跨越為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目前發達在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技術創新活動中,大都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很大的投入,同時給以大量的傾斜政策,提高創新能力,實現技術跨越。
  
  1.1.5衛生發展成為通則
  
  從世界食品和包裝機械來看,對技術規格、性能指標和生產能力等沒有統一的規定,而在、衛生等方面卻制定了統一要求。進入21世紀,標準化組織(ISO)出臺了覆蓋食品機械、制藥機械等在內的衛生規定,成為其機械設計、制造中衛生要求的綱領性文件?;谛詸C械、生產和食品的發展需要,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符合衛生要求的技術裝備,把衛生作為食品和包裝機械與接軌的重要條件。強調衛生的目的,在于防范食品和包裝機械在不衛生、不的條件下可能產生事故和污染,避免不合格食品產生。任何的食品和包裝機械擬與接軌,必須符合衛生要求。
  
  1.2國內發展現狀
  
  加強產品結構調整、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快與接軌的步伐,已成為21世紀食品和包裝機械發展的重要任務。尤其是2008年以后,金融危機對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沖擊已顯現出來,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勢頭已受到遏制。但是,全行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力求將影響降低到低限度,繼續保持了較快發展。
  
  1.2.1標準檢測工作明顯提升
  
  為適應市場競爭需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開展標準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在“十一五”期間,大力推進產品結構調整,開展以標準檢測為支撐的產業升級工作。先后組建了“機械工業食品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食品包裝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此外,在原有兩個*食品機械監督檢測中心的基礎上,繼續組建了第三個檢測中心。這些標準檢測機構的設立和發展,推進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標準化水平和檢測能力的提升。有些企業由過去的企業標準發展為采用行業標準和標準,有些企業采用歐洲標準和標準;有些企業由過去單純的產品生產檢驗和出廠檢驗,發展為實行ISO9000系列質量認證和QS9000質量認證,把現代質量管理理念引入到食品和包裝機械生產、制造和管理中。構建了職責明確、程序規范、流程順暢、運轉、全面受控、管理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以全面提升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質量水平。
  
  1.2.2一批關鍵技術裝備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間,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立足“戰略必爭、產業發展必需、技術競爭*、社會需求巨大”的原則,在科技攻關、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專項中,著重安排實施了“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等重大科技專項。該項目在糧油、果蔬、畜禽產品、水產品加工和關鍵裝備開發等重點領域取得了系列突破:一是突破了一批食品加工領域重大共性技術問題;二是實現了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研究、重大裝備技術開發及成套裝備生產上的跨越式發展;三是推進了重大食品新產品開發與產業化集成示范;四是完成了食品產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從產業發展來看,一批運動復雜、技術含量較高的食品和包裝機械,在行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批具有較高技術水平、一定創新能力的拳頭產品,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也能參與市場競爭,銷往國內外。上述研究成果的開發應用,全面提升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大大縮短了與發達的差距。
  
  1.2.3產學研技術創新模式基本形成
  
  走產學研技術創新之路,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科技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近年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干企業為主體、以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為支撐、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模式。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產學研合作不斷向縱深發展,合作層次不斷提高,合作模式不斷創新,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整體素質普遍提高,在優化科技資源、提高創新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為貫徹科技部等六部委《關于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的指導意見》精神,由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總公司牽頭,組織全國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組建了“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堅持“面向市場、平等自愿、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力求統一協調和充分利用優勢科技資源,建立產學研技術創新機制,突破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技術,解決行業技術瓶頸。
  
  1.2.4行業長期高速增長態勢有所回落
  
  根據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測算,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經濟運行態勢長期保持了高速增長。“十一五”期間,全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平均增長率為21.65%.但是,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增速放緩。2009年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84億元,同比增長17.59%,略高于機械工業的同比增長16.1%.其中,食品機械為756.8億元,同比增長2.77%;包裝機械為727.2億元,同比增長29.89%.全行業完成新產品產值為53.09億元,同比下降8.37%.分別從增長率來看,2009年食品機械增長速度較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型食品工業企業幾乎都是進口設備,國產設備缺乏用武之地;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大部分中小食品工業企業難以符合市場準入要求,限制了食品機械的需求空間。而包裝機械則不同,除食品包裝外還有其他包裝工業作為需求后盾,需求空間較大,因此我國包裝機械仍呈高速增長態勢。從新產品產值來看,產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技術含量,投入力度不足,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下降。
  
  1.2.5進出口貿易增速下滑
  
  從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出口情況看,“十一五”期間我國進出口貿易平均增長率為11.66%,尤其是2005~2008年一直呈上升態勢。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于2009年開始全面下滑。2009年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進出口總額為41.74億元,其中出口總額為14.68億元,進口總額為27.06億元。在進出口總額中,食品機械出口額為6.55億元,包裝機械出口額為8.13億元;食品機械進口額為7.60億元,包裝機械進口額為19.46億元。與2008年底同期相比,食品和包裝機械進出口總額下降14.34%.其中出口總額下降15.78%,進口總額下降13.57%.通過上述分析,說明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競爭力處于比較劣勢,技術裝備水平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
  
  2、存在主要問題
  
  2.1行業引導力度薄弱
  
  長期以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面對形勢多變、產業提升和市場競爭等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和實施辦法,引導力度薄弱。一是對長期存在的技術水平低、產品質量差、產品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因缺乏有效措施,導致該行業長期未能根本好轉。二是長期存在的低水平重復嚴重等問題,因未能有效遏制,導致此類問題愈演愈烈。三是實施食品市場準入以后,該行業并未采取有效的跟進措施,致使一些設備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和微生物超標,導致一些食品工業企業未能進入市場準入的序列。
  
  2.2科研設計質量下滑
  
  在科研工作方面,一些單位嚴重存在科研意識扭曲現象,試驗研究不到位,在課題的重點內容、重要環節上進行敷衍,導致一些重大科研成果并未真正解決行業的重大關鍵技術,市場不認可。是一些獲得重大獎項的成果,其產品依然難以推廣。從設計工作來看,大多數單位并沒有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設計工作,沒有參照物就不會設計的單位居多。這種現象,是過去測繪仿制工作的一種延續,并沒有進行創新提高,這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新產品缺乏技術含量的重要原因。調查顯示,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制造企業,其制造能力并不差,約80%左右的問題出在設計環節。
  
  2.3重硬件輕軟件
  
  一些單位認為,只有搞出產品來才是投放市場的*出路,一味地追求測繪仿制國外的產品。搞出的產品從外觀看,與國外的產品沒有什么區別。但由于缺乏軟件的支持,其技術性能大大降低,導致一些用戶寧愿花高價購買國外設備,而不愿花低價買國產設備。還有的單位搞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產品,由于缺乏以軟件為特征的技術含量,結果沒有市場競爭力,產品賣不出去。而跨國公司和企業,除了實現化生產外,大都在以軟件為特征的無形資本方面下功夫,這正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欠缺之處。
  
  2.4標準化程度低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標準化程度比較低,誤區較多。主要表現為:一是重視不夠。一些企業只關注開發生產新產品,缺乏對性能指標、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更談不上形成技術標準。二是認識扭曲。一些企業認為標準高于行業標準,對標準感興趣,對行業標準不關心。實際上就標準技術指標而言,企業標準應高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應高于標準。三是標準數量不足。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標準和行業標準,大約只能覆蓋產品的20%~30%,而70%~80%的產品為企業標準,導致設備選型配套困難。四是標準類型不配套?,F有食品和包裝機械標準中主要是產品標準,缺乏基礎標準、方法標準、管理標準和衛生標準等,嚴重制約了產品標準的適用性。
  
  2.5創新能力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一直缺乏與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創新能力,科研手段和設施落后,技術資源嚴重分散。一是部分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長期糾纏于生存方面,沒有能力發揮科研優勢。即使有了研究成果,也難以實現產業化。二是大力提倡的產學研技術創新模式,主要是依靠項目的帶動臨時組建研究開發團隊,項目結束后創新團隊一般自動解散,缺乏產學研長效機制。三是該行業絕大多數企業為中小企業,基本不具備自主研發和創新的能力。四是全國范圍內沒有一家與發達可比的研發基地,致使投放市場的設備主要還是仿制或稍加改進形成的產品,導致產業技術和大型裝備仍依靠進口。五是許多新產品開發缺乏嚴謹的試驗研究和科研程序,許多科研成果缺乏成熟性、穩定性和性等。
  
  3、發展環境分析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戰略環境,基于行業內部因素的自身實力和外部環境條件可能對行業帶來的影響。其中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優勢和劣勢,外部環境包括機遇和挑戰。
  
  3.1優勢分析。一是行業發展速度快。“十一五”期間,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平均增長率為21.65%,遠高于國民經濟9%的增長速度。二是形成具有一定優勢的工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一定開發能力和經濟規模的重點骨干企業,產學研模式初步形成;形成一批不僅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也能參與市場競爭的拳頭產品。三是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通過引進消化吸收、改進提高和技術創新等,使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部分產品已接近或達到*水平。
  
  3.2劣勢分析。一是企業規模小。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雖有眾多企業,但80%以上的企業為中小企業。因企業規模小,形不成制造能力、開發能力、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二是技術裝備水平落后。該行業現有食品和包裝機械,嚴重存在技術含量低、技術性能差、可靠性差、低水平重復嚴重等問題。三是開發能力薄弱。在行業中,科研開發手段和試驗設施落后,絕大多數企業不具備技術研發能力。四是技術創新意識不強。一些企業缺乏技術創新意識,導致企業難以進行技術創新的知識積累、條件配置和能力建設,因而企業難以開展技術創新工作。
  
  3.3機遇分析。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食品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食品政策、科技產業政策、技術創新政策、科技攻關政策和資金支持政策等。二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黨中央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將在政策上、經濟上和物質上給予極大的支持和傾斜。三是發展替代進口產品,需要大量國產的技術裝備快速跟進。發展替代進口產品,仍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主要需求市場之一。四是實施食品市場準入制度,需要大量的食品和包裝機械符合食品要求。
  
  3.4挑戰分析。一是對國外的技術裝備依賴性強。我國大型化、技術含量高的食品和包裝機械主要依靠進口,對外國的技術裝備依賴性很強。二是主要競爭對手不斷增多。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益增多的跨國公司,我國已有大量的市場被外國產品所占有。三是技術壁壘的封鎖。國外公司依靠其技術經濟實力,在賣給我國技術裝備時設置了大量技術壁壘,導致我國進口的食品和包裝機械難以進行真正的國產化。
  
  根據以上發展環境分析,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優勢與劣勢并存。但從總體宏觀分析,機遇大于挑戰,優勢大于劣勢。按照SWOT理論分析,應該實施“增長型戰略”,充分利用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行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加速產業升級步伐。與此同時,發揮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現有優勢,積極應對挑戰,克服劣勢,培養核心競爭力,進而推動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
  
  4、發展思路
  
  4.1指導思想
  
  “十二五”期間,緊緊圍繞穩定農業、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著眼點,以市場為導向,以全面提升技術水平和食品為目標。創新發展模式,提高標準化程度,為推動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支撐。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從以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從以模仿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轉變,從以注重單項技術突破向注重技術集成轉變。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造就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實現關鍵共性技術的重點突破。
  
  4.2基本原則
  
  4.2.1市場導向原則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食品和包裝機械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我國食品工業的市場需求出發,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瞄準現實和潛在的市場需求,進一步優化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引導標準化、化發展,促進食品和包裝機械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通過科學調整結構,政策扶持引導,強化科技支撐,全面增強食品和包裝機械競爭能力。
  
  4.2.2衛生原則
  
  食品和包裝機械關乎食品,關乎人身健康,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影響。在問題上,將機械引入食品和包裝機械設計與制造中,可有效規避風險對工作人員的傷害,防止各類傷亡事故的發生,推進食品加工企業的生產。在衛生問題上,將機械設計的衛生要求引入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設計與制造中,可有效防止食品和包裝機械材料有害成分向食品遷移,防止食品加工過程中微生物超標,推進食品加工的食品。
  
  4.2.3自主創新原則
  
  大力推進食品和包裝機械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加大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具有長效機制的創新體系,推進食品和包裝機械由模仿創新向自主創新轉變。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發展的戰略基點,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4.2.4統籌協調原則
  
  借鑒發達經驗,充分認識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存在問題和差距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切實發揮行業機構的引導、協調作用。加強該行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的聯合協作,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統籌利用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建立分工明確、行動協調、持之以恒的協調機制,形成行業發展的合力。
  
  4.2.5標準化原則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定位方式,積極引用歐盟標準和標準,盡快改變我國技術標準落后的面貌。一是采用*標準,制定或修訂國內技術標準。二是抓緊采標工作,推進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設計、研發、制造、安裝調試等直接采用先進標準。實踐證明,提高標準化程度,是提高食品和包裝機械技術含量的重要內容。
  
  4.2.6可持續發展原則
  
  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產業發展,總是伴隨投入、產出和浪費的循環。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就是盡量減少或平衡這種浪費。當前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把技術發展、產品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創造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食品工業。通過食品和包裝機械,合理解決食品加工中廢棄物的排放和污水處理,推進食品工業的清潔生產和綜合利用,節能減排,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污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3發展目標
  
  4.3.1發展速度目標
  
  2009年,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同比增長率為17.59%,“十一五”期間平均增長率為21.65%.隨著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快速發展、基礎地位不斷增強以及金融危機的沖擊,其增長率于2009年開始下降。按照這種發展速度,“十一五”期間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發展速度約為18%左右。
  
  4.3.2經濟規模目標
  
  以2009年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總產值(1484億元)和發展速度不變值為基礎,到2010年發展到1751億元。根據18%的發展速度測算,預計到2015年,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總產值發展到4000億元。
  
  4.3.3產品品種目標
  
  加強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結構調整,加快與接軌的步伐,推進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結構基本適應食品工業的發展需要。到2015年,一是優先發展已有大量進口而國產設備難以替代的產品品種,發展速度應與現有進口的食品和包裝機械更新換代要求相適應;二是加快發展適應食品市場準入和食品的產品品種,基本適應市場需求。
  
  4.3.4技術創新目標
  
  走產學研技術創新之路,研究技術創新合作模式,構建行業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推進技術創新長效機制。支持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組建技術創新機構,提升研發手段和科研設施,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努力實現技術跨越。協調和整合行業科技資源,突破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和大型裝備,實現產學研技術創新的良性互動。
  
  4.3.5標準化目標
  
  建立適應食品和包裝機械標準化發展需要的運行機制,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技術依托、中介服務為橋梁的標準研制體系,構建一套面向市場、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的技術標準體系,培育一批以技術標準獲得的競爭型企業,培養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標準化人才隊伍,推進食品和包裝機械科技創新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帶動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技術提升。
  
  4.3.6節能減排目標
  
  大力發展食品加工和包裝環節的節能減排技術裝備,淘汰能耗高、污染嚴重的食品和包裝機械。鼓勵余熱利用和大功率電機節能,鼓勵食品加工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工業減排,積極開發低成本、節能效果好、降低排放的食品和包裝機械。預計到2015年,我國食品加工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5%,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符合節能減排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符合相關標準。
  
  4.3.7技術裝備水平目標
  
  全面提高食品和包裝機械技術水平,基本滿足我國食品加工產業的發展需要。到2015年,我國進口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國產化率具有明顯提高,國產食品和包裝機械總體技術裝備水平明顯上升?;咀龅剑阂皇羌夹g性能要明顯提升;二是裝備可靠性要明顯提升;三是衛生要明顯提升。
  
  5、發展重點
  
  根據國內外現狀分析和存在主要問題,過去按產品領域劃分和以數量增長型的思路為主編制規劃,已不能解決該行業長期積累的共性技術問題(如技術含量低、科研設計滑坡、設備大量進口等)。因此,“十二五”期間,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需要重點研究支持政策、共性關鍵技術、重要技術裝備、技術裝備標準等問題。
  
  5.1重點支持政策研究
  
  5.1.1財政支持和稅收政策研究
  
  食品和包裝機械屬于涉農產業,與“三農”問題密切相關,對拉動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在財政支持和稅收政策等方面長期游離于涉農產業之外,不僅影響了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發展,也不利于解決“三農”問題。因此,需要開展財政支持和稅收政策的研究,提出財政支持和稅收政策的理由、方法和措施。
  
  5.1.2生產許可和市場準入制度研究
  
  自2002年底以來,我國全面實施了食品市場準入制度,主要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實施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二是對出廠食品實施強制檢驗;三是對檢驗合格食品加貼市場準入(QS)標志。上述制度,要求從食品生產工藝、加工設備、采用標準和檢測手段等生產*條件抓起。是2009年《食品法》頒布以后,該行業還沒有出臺相關對應措施及時跟進。因此,需要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生產許可和市場準入制度的研究,提出生產許可和市場準入的意義、目的、任務、目標、方法、步驟、措施和政策等。
  
  5.1.3市場開拓技術政策研究
  
  長期以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專家、領導、學者等出國考察、訪問、技術交流、舉辦展覽的機會很多,但在市場開拓、提升競爭力方面缺乏成效。例如,進口總額連續多年大于出口總額的一倍,說明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長期沒有競爭力。因此,需要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開拓技術政策的研究,國內外市場,分析國內外市場需求、進口國外貿政策和技術壁壘以及國內外市場的關聯度,提出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市場開拓的基本思路、方法、措施和技術政策。
  
  5.1.4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近年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各種松散型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已基本形成,創新機構主要依靠重點項目進行臨時組建,缺乏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的長效機制。因此,需要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研究,提出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的技術創新模式、戰略任務、長效機制、主要措施和技術政策等。
  
  5.2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5.2.1創新設計技術研究
  
  針對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技術含量低的問題,應采用發達和跨國公司的通用做法,即通過創新設計注入別人不易模仿和獲取的技術含量。因此,需要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創新設計技術研究,分析國內外基本情況,比照*經驗,提出食品和包裝機械創新設計的基本類型、設計特點、基本原則、設計方法等,提升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技術含量。
  
  5.2.2設計技術研究
  
  在食品工業企業,由于設備問題導致傷亡事故頻繁發生,全國每年約有30多萬起,尤其是導致設備操作人員燙傷、斷指、斷臂、致殘直至死亡等情況居多,其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設計隱患造成的。此類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企業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需要從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設計環節入手,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設計研究,分析隱患的主要影響因素,開展風險評價,提出消除危險或減小風險的相關措施。
  
  5.2.3衛生設計技術研究
  
  目前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衛生隱患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材質選擇不當,導致與食品接觸的材料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二是由于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加工的食品微生物超標。這兩個問題,已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企業發展和社會穩定,嚴重影響食品,其中80%的問題來自于設計環節。因此,需要從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設計環節入手,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衛生設計研究,分析衛生隱患的主要影響因素,開展風險評價,提出消除或減小衛生隱患的相關措施。
  
  5.2.4設備選型技術研究
  
  由于食品和包裝機械長期沒有科學合理的設備選型方法,一直制約該領域生產線的成套性和匹配性,大馬拉小車和小馬拉大車的不匹配問題突出,直接影響生產線的技術性能。因此,需要從食品和包裝機械的成套性和匹配性入手,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設備選型技術研究,提出科學合理的設備選型配套依據、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等基本要求和方法措施。
  
  5.2.5產品質量評價技術研究
  
  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一直沒有產品質量評價方法,導致市場上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因此,需要從制約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質量的有關因素入手,開展產品質量評價技術研究,提出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質量評價方法。
  
  5.2.6產品技術集成技術研究
  
  從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市場需求入手,分析裝備制造企業、食品加工企業等多渠道提供的技術信息,確定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有關參數,開展專題研究和方案設計;引用質量保證設計方法和集成優化技術,進行質量保證要素的集成和評價,實現食品和包裝機械優評價指標。
  
  5.2.7人機工程技術研究
  
  以往食品和包裝機械設計很少考慮操作人員的工作因素,引起操作人員疲勞、致傷、致殘等情況較多。因此,需要從人機工程學入手,研究食品和包裝機械工程人機的適應性、可靠性、性和舒適性,提出食品和包裝機械人機工程優化措施,達到人機系統的佳效率。
  
  5.2.8綠色設計技術研究
  
  在食品工業,食品和包裝機械在保障食品、人身健康、環境保護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傳統設計方法很少考慮環境屬性和食品屬性,所以會導致資源浪費,污染生態環境,加工食品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等。因此,本研究從系統工程和綠色理念出發,圍繞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設計、制造、使用、報廢、處置等全生命周期內各個階段進行系統分析,重點對食品機械的材料選擇、設計、結構設計、可拆卸設計、可回收設計以及評價方法等開展研究,提出食品和包裝機械綠色設計基本準則、實施步驟和評價方法。
  
  5.3重點產品技術裝備開發
  
  5.3.1替代進口產品技術裝備開發
  
  全國大型食品工業企業或進入食品市場準入序列的企業幾乎全部為進口設備。由于食品和包裝機械大量進口,嚴重制約和擠壓了民族工業,導致國產設備只能配套中小食品加工企業。因此,需要開展食品和包裝機械替代進口產品技術裝備開發,采用、歐盟等先進標準,按照研究設計程序進行開發,在創新設計、優化設計、衛生設計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替代進口產品。
  
  5.3.2節能減排技術裝備開發
  
  在食品工業產業鏈上,部分環節的食品和包裝機械能耗高,廢棄物排放量大,如大功率電機、烘干機械、殺菌機械、廢水處理設備等,生產成本高,需要開展節能減排技術裝備開發。分析耗能、排放現狀以及技術水平、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重點環節能耗和排放指標,研制高性能、低消耗的節能減排設備。研究開發對象包括容器清洗設備、烘干機械、殺菌機械、廢水處理設備、粉塵處理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裝備等。
  
  5.3.3主食工業化技術裝備開發
  
  目前我國主食(如饅頭、花卷、面條、水餃、包子等)仍以作坊式手工操作為主,技術裝備比較落后。按照市場需求特點,重點開發面制食品機械加工自動化裝備,主要包括餅干、面包、方便面自動上料和配置系統、掛面自動包裝技術與裝備、饅頭自動集成技術與裝備、保鮮面團物流設施與配套技術裝備、保溫面條的自動生產技術裝備等。
  
  5.3.4雜糧主食化改性技術裝備開發
  
  玉米、蕎麥、燕麥、青稞、大麥等雜糧適口性差,加工成型困難。通過改性處理,可改善和提高雜糧的筋力、彈性、粘結性等加工性能。因此,需要開展雜糧主食化改性技術裝備的開發,研究技術裝備工作參數,優化技術結構和性能指標,開展設備研制,實現雜糧適口性改良目標。
  
  5.3.5低溫脫溶技術裝備開發
  
  常規制油浸出工藝所得的餅粕,由于經高溫脫溶而使餅粕蛋白質的功能性顯著降低,嚴重影響蛋白質的提取及質量。為得到高質量、高功能性蛋白質,必須采用低溫脫溶的方式。只有低溫脫溶才能使餅粕中的蛋白質變性減小,以獲得高質量的分離蛋白。因此,需要開展低溫脫溶技術裝備開發,解決濕粕在低溫狀態下(<80℃)脫溶難題,使餅粕蛋白質變性減少到較低程度,可替代同類進口設備,生產的低溫脫溶粕可用作食品,并成為加工大豆分離蛋白、大豆濃縮蛋白、大豆組織蛋白和脫脂大豆粉的理想原料。
  
  5.3.6植物蛋白加工技術裝備開發
  
  以低溫脫溶餅粕(大豆粕、菜籽粕、花生粕)為加工對象,結合我國植物蛋白質加工技術裝備落后等情況,開展濃縮蛋白、分離蛋白、組織蛋白、絲狀纖維蛋白的技術裝備研究開發,提出技術性能參數,研制關鍵設備,配合分離蛋白、組織蛋白、絲狀纖維蛋白開展應用研究,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5.3.7食品高新技術與裝備開發
  
  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的發展,加快食品機械高新技術應用的開發,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以產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開發為重點,促進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為重點,提高行業主導產品的開發水平,促進產品升級換代。重點開展近紅外光譜技術裝備的開發,計算機視覺檢測技術裝備的開發,通電加熱技術裝備的開發,多組分超臨界萃取技術裝備的開發,超高壓食品加工技術裝備的開發等。
  
  5.3.8無菌包裝(灌裝)技術裝備開發
  
  無菌包裝(灌裝)是液態食品的重要生產形式和發展方向,在總結進口、國產無菌包裝(灌裝)技術裝備的基礎上,改善材質性能和結構設計,提高機械性能、控制系統水平和無菌效果,使產品系列化。與國內包裝材料制造企業開展聯合開發,提高機器運行可靠性和穩定性,盡快提高國產化水平,替代進口。重點開展液態奶無菌包裝(灌裝)技術裝備的開發、在線制杯(盒)式無菌包裝技術裝備的開發、塑杯裝酸奶的無菌灌裝技術設備的開發、液體食品無菌儲運技術裝備的開發,大型飲料無菌冷灌裝技術裝備的開發等。
  
  5.3.9真空充氣包裝技術裝備開發
  
  真空充氣包裝的技術“瓶頸”,主要是提高計量充填速度、準確性、穩定性和抗氧化性,實現包裝的數字化、智能化控制,解決現有包裝機對物料的適應性、配套性和效率低等問題。滿足類似肉制品、馬鈴薯片、奶粉等容易氧化的固體、粉劑食品對包裝技術特定功能的需求。重點開展自動充填連續式真空包裝機的開發、固體物料連續真空充氣自動包裝機、袋成型充填封口真空包裝機等。
  
  5.3.10鮮活農產品保鮮包裝技術裝備開發
  
  我國鮮活農產品(如水果、蔬菜、水產品、菌類等)較多,在運輸、儲藏和銷售過程中需要一定形式的包裝,實現鮮活農產品保鮮包裝機械化、自動化,替代人工作業。重點開展水果、蔬菜的保鮮膜包裝技術裝備的開發,水果套網包裝技術裝備的開發,果蔬涂膜機、貼標、包裝等商品化處理技術裝備的開發,水產品等生鮮食品長效保鮮包裝技術裝備的開發等。
  
  5.4標準化工作與重要標準制定
  
  加強標準化技術研究,完善食品和包裝機械標準體系,推進基礎標準、方法標準、標準、衛生標準、管理標準和產品標準的制定工作。發揮行業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作用,鼓勵食品和包裝機械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化工作。
  
  5.4.1術語標準制定
  
  目前我國食品機械還沒有統一的術語標準,導致食品機械部分產品的名詞、定義比較混亂,造成食品機械設計、制造、貿易等工作常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和誤解,解釋不一致。因此,制定食品機械術語標準很有必要。包裝機械雖然有術語標準,也需要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
  
  5.4.2分類標準制定
  
  我國目前執行的食品機械分類還是1984年制定的。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導致一些新興領域及其產品沒有包括進去,缺失較多;另一方面食品機械原有分類中一些內容需要進行調整,以適應當前市場需求。因此,制定食品機械分類標準很有必要。包裝機械雖然有分類標準,也需要進行修訂、補充和完善。
  
  5.4.3標準制定
  
  由于食品和包裝機械隱患突出,導致設備操作人員燙傷、斷指、斷臂、致殘直至死亡等事故時有發生,其中大多數事故主要由設計隱患造成。原有的《食品機械衛生》、《包裝機械要求》標準,遠不能解決機械導致的事故。因此,需要從設計環節入手,急需制訂食品和包裝機械標準,遏制有關事故發生。
  
  5.4.4衛生標準制定
  
  由于國產食品和包裝機械材質衛生隱患突出,導致一些與食品接觸的材料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由于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加工的食品微生物超標。這些問題嚴重影響食品和人體健康。因此,制定食品和包裝機械衛生設計技術標準很有必要。
  
  5.4.5設計方法標準制定
  
  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設計人員除測繪仿制、參照設計外,大都難以開展自主設計。例如,上通行的設計方法中,通過創新設計注入別人難以模仿的技術含量、通過優化設計保障機械性能和可靠性、通過設計保障操作人員勉受傷害、通過衛生設計保障食品等,該行業的設計者幾乎都未采用。因此,需要制定食品和包裝機械設計方法標準,以提升食品和包裝機械設計水平。
  
  5.4.6綠色設計標準制定
  
  由于食品和包裝機械的傳統設計很少考慮環境屬性以及與食品的關系,其產業鏈一般只考慮到設計、制造和使用環節。而綠色設計則是從系統工程和綠色理念出發,不僅考慮食品和包裝機械設計、制造、使用,而且還要考慮報廢、處置等環節。因此,需要制定食品和包裝機械綠色設計標準,實現食品和包裝機械合理配套,有效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提升加工食品的質量。
  
  5.4.7產品標準制定
  
  從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看,具有行業標準屬性的產品標準只覆蓋行業全部產品的30%左右,約有50%的產品只有企業標準沒有行業標準,還有約20%的產品屬于無標生產。由此看出,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標準需要制定的數量還很大,任務艱巨。因此,我們應該組織行業力量,以企業為主體,鼓勵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產品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積極推進標準的轉化工作,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標準結構,全面提高標準的技術先進性、經濟合理性、可靠性和市場適應性。
  
  5.4.8售后服務標準制定
  
  當前,食品和包裝機械產品售后服務問題突出,機械制造企業與用戶之間扯皮問題較多,缺乏統一的標準規定和技術要求,對諸多問題沒有嚴格的市場秩序,影響行業形象和市場開拓,影響行業的市場信譽。因此,需要制定食品和包裝機械售后服務標準,提出基本要求,以規范市場秩序。
  
  6、措施與建議
  
  6.1轉變認識觀念
  
  在認識觀念上,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長期游離于發展趨勢之外,制約了行業的產業提升,必須從觀念上扭轉過來。一是重有形資本向無形資本轉變。當今競爭不再是產品品種、數量等有形資本的競爭,而是產品品牌、知識產權、技術標準、技術壁壘、技術創新、衛生等無形資本的競爭,通過無形資本給產品注入技術含量,使企業獲取更大利益。二是重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長期以來,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一直走“多品種、小批量”之路,甚至一個企業一年搞幾個新產品,結果都沒有技術含量。而企業走的是“少品種、化、大批量”之路,一個企業只有一兩個產品,技術含量很高,產品批量很大。三是由終產品質量控制向全程質量控制轉變。過去控制產品質量時,往往對終產品質量進行檢測。而今是對產品進行全程質量控制,從產品設計、制造、使用以及報廢處置和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進行監管。
  
  6.2加強行業指導和協調
  
  行業機構肩負著指導行業、發展行業的歷史重任,要積極發揮行業機構的指導和協調作用。除做好日常工作外,還要抓好四項任務:一是為企業辦實事。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困難和問題,廣泛征集企業意見和建議,指導和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二是開展行業政策研究。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屬于涉農產業,但長期未能享受涉農政策。擬開展行業政策研究,向有關部門提出享受涉農政策的理由和建議,要鍥而不舍地開展這項工作。三是開展市場研究。及時掌握市場發展動向,對市場苗頭進行研究,及時提出預警措施,不斷協調行業與市場的矛盾。四是發揮行業專家委員會的作用。行業專家委員會要適時診斷行業發展的技術難題,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問題。每年制定目標和任務,在技術層面為企業排憂解難。
  
  6.3努力提升科研設計水平
  
  調查顯示,需要提升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的科研設計水平有三個重要原因:一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制造問題,而是設計問題,約有80%左右的問題出在設計環節。二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主要采用參照設計,自主設計,只不過是采用了計算機畫圖而已。這種設計方式難以注入技術含量和提升設計水平。三是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科研設計程序執行不到位,重成果水平的多,重市場效應的少,導致一些水平的科研設計成果或重獎成果市場不認可,推廣不出去。因此,需要重新理順科研設計程序,制定新一輪的科研設計準則,推進自主設計能力,努力提升科研設計水平。
  
  6.4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一些企業一年搞幾個新產品,都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市場壽命很短。而國外一些企業幾年才搞一個新產品,技術壁壘很高。加強食品和包裝機械的自主創新能力,其目的是為科研產品注入別人難以模仿的技術含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提高自主創新的認識。使科技設計者清楚地認識到,沒有自主創新的產品,就沒有市場競爭力,難以形成長期的經濟效益。二是發展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組建高素質的自主創新隊伍,實行產學研緊密結合,建立自主創新長效機制;其次要建立適應自主創新需要的設計手段和科研設施。三是制定自主創新和技術跨越的方法。許多企業不知道如何進行自主創新,不知道如何實現技術跨越。因此,研究制定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開展自主創新和實現技術跨越的方法很有必要。
  
  6.5積極開展標準化工作
  
  實踐證明:沒有高標準,就沒有*。不僅要瞄準*標準進行“對標”,而且更要瞄準通行規則進行“接軌”.當前首要的任務:一是積極推進食品和包裝機械標準化工作。按照市場發展需求,完善食品和包裝機械基礎標準、方法標準、標準、衛生標準、管理標準等,提升產品標準數量和質量。計劃與機械工業食品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食品包裝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進行合作,重點安排行業會員單位和重點骨干企業的重點產品制定標準,組織行業力量開展標準化工作。二是積極采用*標準。在科學研究和新產品設計中,鼓勵采用ISO系列標準、EN系列標準以及發達的先進標準,推進食品和包裝機械更多的技術裝備符合衛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慣例。三是加強先進標準的實施和推廣力度。篩選對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有重要提升作用的標準,通過培訓班、技術講座等形式組織企業進行宣貫,以提升企業的科研設計水平和產品的技術含量。
  
  6.6推進產學研聯合研發機制
  
  產學研聯合是技術創新的平臺,是加速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有效途徑。要立足本行業實際,強化產學研聯合開發的示范引導作用,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供有力的。一是抓住一批關系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項目。在技術創新、技術引進、工程建設、技術改造等方面集中優勢資源,分工合作,聯合攻關,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一些關鍵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二是建立多種形式的聯合研發機制。充分利用行業現有條件和資源,聯合行業科技力量,對行業共性、關鍵性、前瞻性技術進行聯合開發,并在重點企業實現產業化。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產學研聯合機制。三是以產業升級為重點開展科技攻關。在研發重點上,開發一批對食品和包裝機械有重大影響的技術裝備,在重點產品和重點工藝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推進節能減排、衛生等工作,淘汰高消耗、高污染、浪費資源的落后技術,提升技術裝備的衛生水平。加快行業技術、重大裝備的消化吸收和國產化步伐,逐步實現替代進口能力。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與政府有關部門建立溝通渠道,使政府更多地了解本行業的發展形勢和科技動態,以利于取得政府的科技支持。要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吸納社會投資和境外投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保障重點項目研發的用款需要
上海欽典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嘉美路258號
郵箱:shqdjx111@163.com
傳真:86-021-69512685
關注我們
歡迎您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信息:
歡迎您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信息